副標題:(丹口鎮地名故事)
唐朝末期,“飛山蠻”楊再思率藍、李、吳、陳等七姓人,最先來到城步,他們跑馬圈地,插標為界,倚山而居,刀耕火種,墾荒屯田,繁衍生息。
話說藍姓始祖藍國公,有一天他從現丹口鎮太平村溯江而上,沿途察看山勢地貌,來到現在的仙鵝村。仙鵝村在未修公路之前,上到上巖彎,下到風雨橋,這一百多米長的地方,就是一個半月形的彎,從金巖流下來的河水,從半月形的彎前穿流而過,剛好在這個彎的正中央的河中心,有一個滾圓形的、金黃色的大銅巖,約20多噸重,人稱仙鵝蛋,而且根據山勢造型,很像一只大鵝在那里一動不動的孵蛋,所以仙鵝的地名由此而生。
又說藍國公看完了仙鵝抱蛋之后,往左走上半界,爬上頂頭,舉頭一望,是塊好地方,三面都是懸崖峭壁,只有一面通往大路和后山,而且頂頭上面一坦平陽,約有18畝地,他心想如果在此修屋建寨的話,前面有金巖河和白竹山河兩條水,后有定子溪河水,山勢險要,易守難攻,如果萬一守不住的話,后山也有退路。藍國公看中此地,果真在此建寨,據說最鼎盛日期頂頭有50多戶人家全部為藍姓,每天早上有48擔紅水桶下來定子溪挑水,至今仙鵝村二組的定子溪還有石頭砌的當年挑水的碼頭遺址。巖頭寨的頂頭住的五十多戶人家,也因缺水問題,紛紛搬出頂頭,移到山下平原地區,現在頂頭只留下50多個屋場坪和畬土以及當年留存的碎磚爛瓦。
也就是在頂頭興盛時期,仙鵝抱蛋的河對面也有一支藍姓人,當時只有20多戶,小地名叫漏盆,當時叫金盆團,也是住在一個小包上,與頂頭隔河對望,遙相呼應,能觀察山下的一舉一動。傳說,有年夏天,金盆團有個男人天沒亮就起床,手拿鐮刀,肩扛草杠準備去剎牛草,突然望見對門,小地名叫爐頭彎的田中心,就像有幾砣大金子在閃閃發光,他想那個地方可能是塊好地,他就花重金將那塊田買下,并在此田中修屋,從金盆團舉家搬到爐頭彎居住,所以現在爐頭彎的人也大都姓藍?,F在仙鵝村仍然是以仙鵝街上、定子溪、漏盆和爐頭彎這四個大的自然村落組建而成。當時有幾句民謠:“一腳踩三鯉,座居頂頭寨,左有定溪水,右有鷹嘴巖,金盆洗手漏盆寨,六月無水旱田界,左有雞公巖,右有雞婆巖,三十六步是金街,熱熱鬧鬧巖頭寨。”
投稿郵箱:紅網城步站 chengbutongxun@163.com 群號:361945576
城步手機報 zgcbnews@163.com 群號:193957770
作者:楊光清
編輯:redcloud